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聚焦雄安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建设,科融环境成焦点
【 字体: 】 【打印此页】 来源: 日期:2019-11-16

11月16日,雄安新区节能环保产业企业发展座谈会在雄安新区顺利召开。国务院参事和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生态经济协会、雄安新区入驻企业家们、以及法制日报社、《证券市场红周刊》等多个媒体出席会议,并实地调研了入驻雄安新区的优秀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与业务情况。徐州科融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融环境” )是入驻雄安新区的第一家国内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自然成为本次调研的焦点企业。

白洋淀治理工程,开启科融环境发展新征程

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是雄安新区重要的生态优势,对于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是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重大工程。作为国内新型综合性环保节能服务商,科融环境主营节能环保产业垃圾处理、洁净燃烧和水处理三大领域,拥有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技术实力雄厚。今年3月,公司联合中标雄安新区白洋淀农村污水、垃圾、厕所等环境问题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先行项目特许经营者采购项目第二标段。若中标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完成,以此作为雄安环境治理的标杆性示范项目,则有利于科融环境在雄安新区乃至全国节能环保领域获得业务持续向外扩展的机会。为了服务项目更好的发展,以及雄安的建设,今年7月,科融环境将总部迁到了雄安,成为雄安新区第一家节能环保上市企业。

座谈会上,科融环境实控人毛凤丽受邀参加并表示,科融环境同雄安新区一样,都处在发展建设中。白洋淀环境治理项目让科融环境与雄安新区结缘,公司本着服务整个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发展的心愿入驻到新区,希望能以雄安质量、雄安效率为样板,为全国的生态环保节能行业贡献一份力量。未来业务经营发展战略重心将以雄安新区为中心点,围绕新区的环境保护需求,把公司传统业务产品上的优势和新兴能源开发上的研究逐步应用到环保项目中。

各方携手,共同推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

近年来,国家对环保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大气、水、生活垃圾处理等政策相继出台,环保治理市场的需求也得到迅速释放,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轮推动下,环保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但在环保产业由粗放式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环保企业正面临自身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

在帮助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方面,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军洋提到:生态环境部日前同全国工商联在郑州召开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座谈会。作为一个业务性部委,生态环境部专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扶持召开座谈会,在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这充分表明了国家部委对民营企业经营情况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李军洋强调,帮扶民企,也要“自修内功”。只有民企自身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才能拥有话语权,在同质化、高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聚焦雄安新区创建,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这表明雄安新区发展壮大要以环保为先决条件。对此,国务院参事、农业部研究员刘志仁在座谈会上表示:雄安地区的生态修复任务很艰巨,在生态修复这方面,有大量的困难,靠我们的农民群众肯定不行,科融环境作为国家环保产业的骨干企业,希望在这方面,起到引领的作用。环保的发展是回报率很低的,现在面临着很多困难,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但在企业的落地率太低。在未来,尤其在雄安新区这样一个全国瞩目、世界瞩目的地方,国家会更大力度的支持民营环保企业的发展。

雄安循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吴泽平则表示:雄安新区16字发展方针是“中国特色、高端定位、国际标准、世界眼光”。我们也提出一个16字方针:“依托实体、聚集专家、凝练项目、服务政府”。就是帮助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帮着解决一下。政府有难、我们帮助;企业有难处,我们也可以免费支持。

会上,记者了解到,在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积极引导下,目前雄安新区已有60来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作为千年大计,雄安新区不仅要承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还要贯彻落实高新科技规划建设,兼顾节能环保。从当前进展来看,雄安新区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不过,正如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巡视组长赵华林所说: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在雄安。千年大计,这种新的城市、新的产业、新的思路到底是什么,未来需要我们很多专家出谋划策,谋定而后动,最终还要靠大家共同努力,做好雄安建设。